第三组广告
易优模板库
共展蓝图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党建工作
新疆举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第十三场)

欢迎出席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该系列的第十三场,主题是:新疆“三农”发展取得新成就。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厅长艾合买提•买买提先生;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女士;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家鹏先生。

首先,有请艾合买提•买买提先生介绍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厅长艾合买提•买买提: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的战略定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新疆“三农”进入了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50.01亿元、较2021年增长20.3%,年均增长6.4%;第一产业增加值2571.98亿元、较2021年增长19.2%,年均增长6.0%。

一是粮棉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持续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我们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区内结余、供给国家”粮食工作方针,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2024年粮食总产量2330万吨、全国排名第13位,成为全国粮食调出量最多的产销平衡区;粮食单产524.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塞上粮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碗”装了更多新疆粮。今年夏粮已获丰收,总产684万吨,平均单产411.5公斤/亩,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棉花优势地位更加稳固,2024年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的92.2%;皮棉平均单产首次突破150公斤/亩,达到154.9公斤/亩。同时,积极应对畜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及时出台《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稳住了畜牧业发展基本盘,2024年肉产量211.76万吨,牛、羊肉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水产品产量19.25万吨,稳居西北地区第一。

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以产业、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4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较2021年增长24.7%,年均增长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动态监测、精准帮扶,超八成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1元,较2021年增加3814元,年均增加1200余元,每年增速均高于全国、全区平均增速。

三是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壮大,初步构建起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实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出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下大力气推进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2024年全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5%,较2021年增长8个百分点。聚焦粮食和食品加工、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四级”龙头企业1839家,较2021年增加483家。我们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累计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农业产业强镇55个、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推进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环节升级。

四是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和美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事关各族农民群众根本福祉。我们坚持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提高。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村安全住房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9%,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硬化路通达率接近92%,电网供电可靠性99.9%,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92%,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96%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卫生厕所普及率63%、生活污水治理率33%、生活垃圾处理率90%,建成美丽宜居村610个,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乡村法治建设持续推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环球网记者:

您好,我是环球网记者,刚才您发布时提到“中国碗”装了更多新疆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新疆贡献,能否请您介绍下新疆粮食增产的关键举措?谢谢。

艾合买提·买买提: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党的二十大以来,新疆粮食产能大幅提升,三年累计增产118.7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5.1%,粮食调出量呈逐年增加态势,成为全国粮食调出量最多的产销平衡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压实责任链条。我们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粮食工作方针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调整为“区内结余、供给国家”,每年下达粮食生产目标并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县、乡村和具体地块,形成了五级党政抓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二是打出政策“组合拳”。制定出台一揽子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竞争性资金分配和激励机制,推动政策资金向粮油生产大县和大面积单产提升聚焦,将小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提高到230元/亩,创设自治区大豆种植补贴、每亩补贴300元,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提升了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要素支撑“挖潜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支撑,以合理密植为主推技术,以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为重点,深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近六成,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72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近七成,80%以上的小麦、玉米种在了高标准农田上。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小麦制种全国领先,玉米制种量全国第二。每年向社会发布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小麦、玉米等良种覆盖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制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集成推广小麦缩行增密、主茎成穗,玉米密植精准水肥调控等关键技术,辐射带动了全区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谢谢!

中新社记者:

您好,我是中新社记者,新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请问是如何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谢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设立了五年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对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向“五个振兴”转变,守底线、兴产业、强帮扶、促增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1元,比2021年增加3814元,年均增加1200余元,每年增速均高于全国、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是提高防返贫监测帮扶效能。坚持集中排查和日常监测相结合,构筑“预警及时、排查高效、帮扶精准、风险消除稳定”的防返贫致贫防线,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截至目前,超八成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风险,其余也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户均落实帮扶措施2.35项。二是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南疆四地州历史性地实现了本科教育全覆盖。持续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动态参保全覆盖。农村住房安全率100%,在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时,没有一栋安居房受损,经受住了地震考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分别达到99%、88.2%。三是推进产业就业帮扶促增收。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到户产业,2024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60多亿元,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渔业、庭院经济及就业创业等6个领域20项增收环节进行精准奖补,累计受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超过120万户。和田县的阿瓦尼萨·萨力身患重病,丈夫失业在家,在到户产业政策帮助下发展庭院养殖,累计享受奖补1.7万元,为家里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同时,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一次性交通补助等就业帮扶政策,发挥公益性岗位和就业帮扶车间作用,扩大以工代赈范围,持续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经济日报记者,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请问我们是如何推动乡村产业加快发展的?谢谢。

李晶:

我们着眼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促融合,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一是抓集群强优势。优化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制定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出台11个方面52条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一群一计划、一链一方案,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二是抓加工延链条。实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出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农产品产地加工、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由生产主导向加工主导转型。今年1—7月,自治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4%。三是抓龙头强主体。持续开展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开展龙头企业贷款财政贴息,共培育“四级”龙头企业1839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651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3家。利用援疆机制开展精准招商,扶优培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引进培育涉农大企业大集团。四是抓载体促融合。深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产值超百亿元产业园4个、超10亿元镇6个、亿元村12个,推动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环节升级。五是抓品牌拓市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集中打造“品味新疆”农业品牌整体形象,已有416家经营主体的631个产品入选“品味新疆”好产品目录,在全国授权开设“品味新疆”运营中心10家,新疆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公信力持续提升。每年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新疆农产品交易会,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及港澳地区市场,推动电商直播带货,加强与电商平台及大型商超的对接合作,全方位拓展新疆农产品“线上线下、区内区外、国内国际”销售渠道。

谢谢!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您好,我是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新疆是畜牧业大区,近两年畜牧产品价格下行,对畜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能否进一步介绍下自治区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及成效?谢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家鹏:

畜牧业是我区传统基础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近两年,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我区牛羊肉及生鲜乳价格低位运行,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稳主体、保母畜、降成本、优结构、促转型,稳住了畜牧业发展基本盘,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2024年末,全区猪牛羊存栏5369.58万头只、出栏4588.66万头只,肉产量211.76万吨、牛奶产量198.08万吨、禽蛋产量41.41万吨。一是制定纾困政策。及时出台《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粮棉果畜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到户产业政策等,充分发挥政策稳产能、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的作用。2024年以来,共落实各类支持畜牧业发展资金99.5亿元,其中:落实“牧九条”补贴资金11.18亿元,有效降低了养殖加工成本,减轻了养殖加工主体的经营压力,提振了养殖场户的养殖信心。二是优化养殖模式。全面推行“农牧结合、经济杂交、场繁户养、规模育肥”等生产模式,推广高频繁殖、精准饲喂、幼畜保育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水平。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分类转场、分群放牧、职业代牧、四季出栏,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三是突出节本增效。开展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提升奶牛单产水平、降低公斤奶成本。挖掘乡土低价饲草料资源,降低养殖投入成本。实施养殖加工贷款贴息政策,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今年,活牛、活羊及牛羊肉价格企稳回升,牛奶价格跌幅收窄,能繁母畜存栏保持稳定,高产奶牛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了政策预期。

谢谢!

新疆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新疆日报记者,当前,全国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能否简单介绍下我区这方面的发展情况?谢谢。

孙家鹏: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坚持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核心,以扶持、带动和提高小农户为重点,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全区培育农民合作社3万余家、家庭农场10万余家,涵盖种植、畜牧、种养结合、服务等业态,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服务带动效益不断增强。我们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行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选聘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辅导员,完善指导服务体系,健全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积极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盈余返还、订单带动、吸纳就业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

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全区发展各类服务组织1.5万余家,服务对象110多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6000万亩次,在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方面作用持续显现。我们制定了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发挥服务型农民合作社骨干力量作用、专业服务企业资源优势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加快培育服务主体。以扩大粮棉油服务规模为重点,发展面向经济作物、畜禽水产、设施农业等领域服务,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探索建设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集成推广应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综合性服务方案,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聚焦小农户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关键薄弱环节,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